以下是含有結算的搜尋結果,共2,981筆
輝達將於北士科T17、T18基地設立總部,北市府正與持有地上權的新光人壽進行解約程序,針對雙方合意解約的「分手費」,10日市府已將新壽履約支出成本結算彙總表送至北市議會備查。據結算表指出,支出成本經市府委任會計師進行「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後,確認新壽的履約已支出成本項目總額為44.3億餘元,議會預計於12日審議。
日月光投控(3711)(NYSE:ASX)公布2025年十月之內部自行結算合併營業收入淨額。單月營業收入淨額602.31億元,月減0.5%、年增6.7%,維持600億元以上高檔,創下3年以來單月新高,並登上同期次高,僅次於2022年10月。日月光前10月營收5277.03億元,年增7.79%。
面板三虎公布10月營收,友達(2409)2025年10月自行結算合併營收為新台幣209.15億元,月減14.43%、年增0.20%;群創(3481)10月自結合併營收為新台幣182.07億元,月減8.33%、年增7.76%;彩晶(6116)單月營收8.87億元,月減11.09%、年減13.89%。前10月累積營收,友達2321.61億元,年減0.11%;群創1881.89億元,年增4.71%;彩晶95.51億元,年增17.48%。
營利事業未於本(114)年10月底前繳納暫繳稅額者,國稅局已在日前寄發暫繳稅額核定通知書及繳款書,收到後請儘速在繳納期限內繳納,以免逾期而須多繳滯納金及滯納利息。
據《IT時報》公眾號報導,10月8日到11月14日,持續37天——今年的「雙十一」購物節,被稱為「史上最長」的一屆。它與大陸十一國慶、中秋假期無縫銜接,讓消費熱度從假期一路延續到初冬。
股市9月持續反彈,但金融三業台股操作不同調,依金管會數據推算,9月金融三業合計對台股減碼937.91億元,也讓今年前九月轉減碼751.8億元,主要是保險業當月大幅減碼945億元,銀行業也減碼130億元,證券業則是逆向加碼137.09億元。
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與基富通證券上周六在台北市立兒童新樂園舉辦「2025好好長大」主題日活動,今年同樣吸引大批家長帶著孩子共同參加,現場齊聚3,000多位大小朋友,一起透過闖關遊戲充實基本理財觀念。主辦單位同時捐贈8家社福機構,以扶助弱勢高齡長者、孩童、家庭與身心障礙者等族群。
衛生福利部研擬健保補充保費3大改革,如租金、利息、股利導入年度結算制等惹議,從部長石崇良中午親上火線舉行記者會到晚間政策喊卡,僅相隔7小時,顯示民怨沸騰程度。
全球化的驅動力正在轉變,新一輪全球化浪潮正勢不可擋地席捲世界,這是國際格局深層結構的轉變。
衛福部長石崇良日前宣布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方案,擬將股利、利息與租金等收入從單次採計改為年度結算,預計每年可增加一、兩百億健保收入,未料引來廣大股民抗議,幾個小時後即遭行政院急踩剎車,要求暫緩。台灣一年健保支出即將破兆,如果連1%的健保收入改革都窒礙難行,這是健保發展的凶兆,健保「永續經營、量入為出、自給自足、全民共享」的目標,將遙遙無期,難以實現。
金門縣1名1歲1個月大的嬰兒7日由父母帶往衛福部金門醫院接種流感及水痘疫苗,護理師誤將流感疫苗拿成A型肝炎疫苗施打,且院方直到晚間盤點藥劑時才發現打錯針,緊急致電通知家屬。嬰兒的爺爺氣得在臉書PO文怒轟「太離譜!醫院必須徹底檢討疫苗施打流程」。
補充保費改革爭議延燒,對於被批評「政策7小時轉彎」,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8日出席「2025台灣社區整合照顧研討會」表示,我們10幾年都在討論,並沒有所謂的轉彎,衛福部的概念沒錯,只是2萬塊太低,必然要拉到相當程度才合理。有資本利得的人覺得不滿意,但是只有薪水的人呢?健保是社會保險,除了量能負擔,還有劫富濟貧的精神存在。
衛福部長石崇良日前宣布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方案,擬將股利、利息與租金等收入從單次採計改為年度結算,預計每年可增加一、兩百億健保收入,未料引來廣大股民抗議,幾個小時後即遭行政院急踩剎車,要求暫緩。台灣一年健保支出即將破兆,如果連1%的健保收入改革都窒礙難行,這是健保發展的凶兆,健保「永續經營、量入為出、自給自足、全民共享」的目標,將遙遙無期,難以實現。
健保補充保費改革引發熱議,原本打算從股利、利息、租金等收入開刀,掀起多數民眾反彈,行政院緊急喊停。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指出,政府施政應抓大放小,讓人民有感。他表示,台灣許多宗教團體錢滿為患,如果健保設立基金捐款帳號,稅收效益勢必遠大於新制補充保費。
衛福部研擬健保補充保費三大改革,部長石崇良6日親上火線說明,包括利息、股利、租金三項目的補充保費改採「年度結算制」,消息引發外界討論。綠委王義川則批評,健保費調漲前,要先解決沒繳過健保費的大陸人來台依親卻能使用台灣健保的問題。對此,有資深醫藥記者指出,台灣對大陸居民使用健保均有名額限制,質疑王義川根本沒仔細讀健保相關法規與資料。
補充保費改革爭議延燒,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今(8日)出席「2025台灣社區整合照顧研討會」表示,健保是社會保險制度,除了量能負擔,還有劫富濟貧的精神在。衛福部的方向概念沒錯,只是2萬塊太低,必然要拉到相當程度才合理。對於被批評「政策7小時轉彎」,他說,我們十幾年都在討論,並沒有所謂的轉彎,但是額度必然要思考。
女子小菊(化名)與丈夫阿樹(化名)結婚近5年,去年意外發現老公出軌,除與女子小桃(化名)互傳曖昧訊息外,還有一同搭乘或提供車資到摩鐵過夜的結算畫面。小桃被告後於庭間反嗆,兩人僅是朋友,且小菊曾表示「酒店等的一夜情我已經接受」等語,已放棄自身權利;新北地方法院近日審畢,以小菊舉證不足為由駁回其訴。
衛福部規劃修法,讓社會中相對優勢者多繳補充保費,幫助弱勢族群,政院6日在股票族反彈聲浪下緊急喊卡,但經濟學者、醫界大老7日卻紛紛表達肯定,台大院長余忠仁直言,「當然還是支持執行」;中經院長連賢明說,「從股民身上吸取保費」是誤解,股利所得是補充保費的重要來源,結算制有助達到公平性。
衛福部提出補充保費改革,行政院6日緊急喊卡。中華經濟研究院長連賢明表示,導入結算制,在公平性上可以平衡些,起徵點應自2萬元適度往上拉,對股民的影響就會小很多,不過行政的成本就會增加。至於改革措施的門檻,他認為要重新試算,才會知道會影響的明確數字,這在行政方面要花力氣來處理。
補充保費改革因股民不滿,遭政院「踩剎車」。衛福部長石崇良7日出席研討會,秀出大會致贈的前衛生署長張鴻仁著作《政府不敢告訴你的健保危機》,表示政策出發點是為了健保財務永續,少子化後,勞動人口不斷下降,挑戰已在身邊,不是未來。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表示,部長的出發點絕對是好的,只是走得稍微快了一點,戰後嬰兒潮資本利得多,多繳一點保費,也是在幫助年輕的世代。